搜索

您的关键词

资讯中心

乡土中国
郑心玥
(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摘要:乡村文化礼堂蓬勃发展对于传承优秀乡土文明、营造和谐善治风尚具有重要价值,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浙江省乡村文化礼堂在发展过程中面临内容单一、人才紧缺、管理松散、经费有限等现实困境。走好乡村文化礼堂可持续发展之路,需要丰富活动内容,创新表达形式;吸纳优质人才,打造专业团队;完善管理制度,实施激励机制;拓宽融资渠道,加强资金管理。
  关键词:文化礼堂;价值意蕴;现实困境;纾困之策
  唤起乡村文化记忆,传播乡村文明风尚,守望乡村共同家园是建设和美乡村的重要内容。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改善提升乡村整体风貌,加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浙江省积极开辟文化阵地,建设乡村文化礼堂,为乡村建设吹来源源不断的“文化新风”。乡村文化礼堂是集教育学习、仪式展演、益智娱乐于一体的公共文化空间,是“实现精神富有、打造精神家园”的重要载体。文化礼堂建设得好不好,利用率高不高将直接影响到文化礼堂的实际成效佳不佳。为助推文化礼堂更新升级,切实提高基层精神文化服务水平,有必要深入分析浙江省文化礼堂面临的发展困境,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乡村文化礼堂建设的价值意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浙江省乡村文化礼堂数量激增。大力建设乡村文化礼堂既是传承优秀乡土文化、摆脱个体精神贫困的现实需要,也是营造和谐善治风尚的重要举措。
  (一)有助于传承优秀乡土文化
  乡村是民族文化的根脉所在。乡村孕育了灿烂的文明成果,乡土文化形成于农村地区,反映民间人情风俗,承载厚重历史回忆,是带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物质、精神、生态文化的总和。在漫长发展过程中,乡村逐渐形成了农耕农业文化、节日节庆文化、孝亲敬老文化等不同类型的乡土文化。乡土文化源远流长,凝结先辈智慧,其中蕴含的思想理念、道德准则和人文精神,塑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气质和精神品格。乡土文化具有多重价值,保护传承优秀乡土文化不仅能激发村民自豪感和归属感,增强乡村凝聚力,更能带动乡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文化礼堂是展示、传播、弘扬乡土文化的阵地,赓续文化血脉的载体,使村民在领略乡土文化独特魅力的同时,增强对乡土文化的认同与热爱。
  (二)有助于摆脱个体“精神贫困”
  物质文明的积累和精神文明的升华都是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条件。近年来,部分乡村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文明发展不同步,虽然物质上富裕起来了,但“精神贫困”现象却屡见不鲜。缺乏优秀文化的浸润启迪,腐朽落后的思想便会乘虚而入,造成消极影响,具体表现为少数村民沾染不良习气,思想不求进取,缺乏学习兴趣,丧失人生目标。而村民在文化礼堂能够丰富业余生活,扩充知识储备,提升综合素质,在先进思想文化的引领下,增强对美好未来的信心。例如嘉兴市嘉善县魏中村文化礼堂于不同季节组织开展歌唱类、舞蹈类、戏曲类等特色主题活动;衢州市柯城区三山村文化礼堂重点打造“农家书屋”图书角,为村民个性化阅读提供多元选择;瑞安市曹村镇东岙村文化礼堂设有乡情展厅、东岙讲堂、百姓视听室等十余个功能场馆,有助于各项活动有序开展。
  (三)有助于营造和谐善治风尚
  和谐稳定的乡村社会环境、开放包容的精神对于推进乡村经济发展,提升村民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构建充满活力的乡村氛围需要全体村民共同努力。从文化治理角度看,浙江省乡村文化礼堂在重建乡村公共生活空间、培育塑造主流价值观等方面具有突出作用。杭州市桐庐县环溪村的文化礼堂“爱莲堂”也是村民参事议事的平台,爱莲议事会制度的确立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村民参与议事的热情。在文化礼堂这一公共文化空间中,村民能够畅所欲言,推动自身关切问题解决。建德市大洋镇杨桥村成立文化礼堂“道德银行”,依据道德行为量化评分,给予有德者贷款优惠,为村民树标杆、立榜样,使乡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文化礼堂是增强村民联系、维系村民情感的纽带,有助于提升村民的道德感、荣誉感和责任感,鼓励村民积极投身家园建设。
  二、乡村文化礼堂建设的现实困境
  虽然浙江省乡村文化礼堂建设已取得一定成果,但文化礼堂的建设发展仍面临内容单一、人才紧缺、管理松散、经费有限等诸多困境。
  (一)内容单一
  文化礼堂开展活动的内容较为单一,缺乏可持续的优质内容供给。一方面,部分文化礼堂在举办活动前未征求民众意愿,未充分考虑受众年龄、文化水平、兴趣爱好等差异,只是简单沿用其他文化礼堂的活动流程和服务模式,创新意识不足,无法满足群众的高品质文化需求。如2021年浙江省文化礼堂就曾开展了多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发现教育内容抽象,与听众生活有所脱节,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育活动成效和群众参与热情。另一方面,村民对于文化礼堂认知模糊,无法准确表达自身诉求。村民误以为文化礼堂只是休闲娱乐的场所,忽视了文化礼堂同时也是了解历史、体验文化、增长见识、提升技能的地方,更有甚者认为文化礼堂形同虚设,可有可无。再加上村民常常抱着功利的心态,仅仅愿意参加有益于提高家庭收入的课程,对其他类型的活动不积极,这也影响了活动的组织开展。
  (二)人才紧缺
  人才始终是文化礼堂蓬勃发展的重要因素,他们能够运用自身知识、技能、经验为文化礼堂的发展建设贡献力量,增强文化礼堂吸引力,让更多人关注、认同文化礼堂。当前文化礼堂管理队伍中青年人才严重流失,制约了文化礼堂的发展。另外,相关部门缺乏对文化人才的系统培训和专业指导。尤其是文化人才初来乍到,了解当地文化资源、掌握当地群众需求、熟悉文化礼堂相关事宜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加强系统培训以尽快适应工作。
  (三)管理松散
  文化礼堂的管理关乎文化礼堂的使用效能,更关乎文化礼堂在村民心目中的形象。文化礼堂的日常管理涉及场馆修建租赁、设备维护更新、人员培训教育、意见收集反馈方方面面。文化礼堂管理松散会导致内部混乱,效率低下,削弱群众对文化礼堂的信任,影响到文化礼堂的可持续发展。文化礼堂各成员沟通不畅,信息传递不及时,共同目标不明晰,影响工作效率;日常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统一标准与规范,权责分配不合理,无法保证工作质量;尚未建立起明确的监督反馈机制,没有对员工的绩效表现进行实时跟踪和评价;缺少有效的激励机制,工作人员积极性未被充分调动。
  (四)经费有限
  充足的经费是文化礼堂有序推进、建设、维护、运营等环节的重要保障,若没有足够经费支持,文化礼堂将会举步维艰。一方面,文化礼堂经费获取渠道受限,经费总量有限。乡村文化礼堂建设前期资金主要来自政府投入和社会募捐,在文化礼堂实际发展过程中,捉襟见肘的资金状况无法填补文化礼堂需求的缺口。另一方面,经费预算管理使用方面存在疏漏。应制定科学预算,合理配置资源,促进文化礼堂高效运转。
  三、乡村文化礼堂建设的纾困之策
  面对乡村文化礼堂建设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必须对症下药,才能走出内容、人才、管理、资金构成的多重困境。
  (一)丰富活动内容,创新表达形式
  首先,深度挖掘村落文化资源,建立本村特色文化品牌。每个历史悠久的村庄都是贮存独特文化的宝库,文化礼堂是透视地方历史文化成果的一扇窗户,建立在特定历史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应沿着村庄发展的历史脉络,灵活运用农耕文化、红色文化等鲜活文化元素,将特色文化巧妙融入文化礼堂的场景布置、举办活动中,以特色文化打响乡村文化礼堂的“金字招牌”。其次,学习借鉴其他文化礼堂成功经验,扩展文化礼堂活动类型,提升文化礼堂活动内涵。基于本村文化礼堂实际情况,借鉴别村文化礼堂优秀活动范式,从中提炼适合自身发展的思路方法,探索出一条符合本村文化礼堂发展规律的道路。开展紧贴现实,富有教育意义,充满人文情怀的主题活动,照顾到不同群体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让参与者学有所得,学有所悟。最后,运用先进科学技术,提升活动吸引力,增强互动体验感。建设文化礼堂数字化平台,通过数字平台发布精选文化内容和最新活动咨询,为村民提供便利服务;引入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将参观者带入特定情境,营造身临其境的氛围。
  (二)吸纳优质人才,打造专业团队
  首先,大力培养本土文化人才。培养一批有深厚文化情怀和强烈使命担当的本土青年文艺人才,给有才能的人展现自我的机会,激励他们深耕乡村文化沃土,提炼乡村文化精华,迸发灵感火花,为文化礼堂带来更多新鲜体验。其次,聘请高水平专业老师。邀请具有不同专业背景、基础理论过硬、实践经验丰富的高水平人才组成“智囊团”,为文化礼堂高质量成果的产出保驾护航。如宁波市宁海县各文化礼堂聘请的“礼堂运维师”负责组织文艺队伍、开展文艺培训、排演文艺节目,发挥带头作用,不仅能提升文化礼堂活动内容的丰富性,更能激发广大村民群众的参与热情。最后,定期开展文化礼堂人才队伍培训。通过举办技能培训班、经验分享会、骨干人才比武大赛等,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提升文化礼堂骨干的综合素质,打造一支有规模、有才能、有情怀的专业人才队伍。
  (三)完善管理制度,实施激励机制
  首先,制定合理规范的管理制度。依据文化礼堂实际运营管理中的发展变化,修改完善原有管理制度,出台科学严谨的制度规范。在制度规范中,体现文化礼堂创办的根本宗旨和基本理念,针对文化礼堂场地租借、设备使用、活动申办等相关事宜的具体流程制定细则,明确文化礼堂不同岗位工作人员的权职范围。其次,定期举行文化礼堂工作述职汇报。对文化礼堂一定阶段内的工作进行盘点回顾,肯定当前工作取得成就,正视目前存在的不足;汇报工作进展,全面客观地分析、评估、反思自身工作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反馈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内部交流合作,推进文化礼堂工作的改革创新。最后,落实激励考评制度。基于服务态度、业务水平等维度综合考察文化礼堂工作人员,为文化礼堂表现突出者提供多样化奖励,树立榜样,调动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拓宽融资渠道,加强资金管理
  第一,文化礼堂不能过度依赖外部资金,而应当注重提升自身造血能力。可发挥乡贤的强大号召力,设立文化礼堂专项基金,寻觅发展机遇,积极与学校、企业等建立合作关系,以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源进入文化礼堂,做大做强核心品牌,广泛吸引社会资金。第二,严格执行乡村文化礼堂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文化礼堂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旨在规范资金使用,确保资金用于文化礼堂的运营维护和活动举办。管理办法明确专项资金的适用范围和使用条件,要求加强日常使用资金的监管与评估,动态灵活调整资金使用计划,使资金使用更富科学性和有效性。
  四、结语
  放眼乡村田野,文化礼堂构成了和美乡村亮丽的风景线,成为激活文明因子、播撒文明种子、传承文明基因的载体。建设文化礼堂对于传承优秀乡土文明、摆脱个体精神贫困、营造和谐善治风尚,进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具有重大作用。当前,浙江省乡村文化礼堂正面临内容、人才、管理、经费等现实困境,可通过丰富活动内容、创新表达形式,吸纳优质人才、打造专业团队,完善管理制度、实施激励机制,拓宽融资渠道、加强资金管理等措施来破解当前发展困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浙江省乡村文化礼堂也将在打造精神家园、文化地标的道路上勇毅前行。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25.
  [2]陈野.文化治理功能的浙江样本浅析:以农村文化礼堂为例[J].观察与思考,2017(4):85-92.
  [3]朱书艳,陈正良.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视域下浙江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研究[J].理论建设,2022,38(6):104-112.
  [4]李丽.农村文化礼堂赋能乡村文化振兴:意义、问题与优化路径[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23(1):62-68.
  [责任编辑:樊霞]
  作者简介:郑心玥(2000—),女,浙江杭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