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组织振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和核心动力。村党组织在引领乡村全面振兴中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浙江省杭州市塘栖村的实践案例表明,加强组织建设、创新工作方法、推进系统治理等方式,能够实现组织振兴。因此,以组织振兴引领乡村全面振兴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统筹兼顾,坚持聚人促事,提升整体合力,建好、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
关键词:组织振兴;乡村振兴;村党组织引领力;制度建设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组织振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和核心动力。组织兴,则乡村兴;组织强,则乡村强。202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强调,乡村要振兴,“关键是把基层党组织建好、建强……真正成为战斗堡垒”。浙江省杭州市塘栖村党组织紧紧围绕时代需要加强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核心引领作用,积极探索以组织振兴引领乡村全面振兴的发展新路径,取得了扎实成效,提供了诸多经验与启示。
一、组织振兴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内在要求和组织保证
组织振兴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内在要素之一,而且能够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重要组织保障。
(一)组织振兴事关乡村振兴的政治方向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严密的组织体系是党的优势所在、力量所在”,要坚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这体现了党要坚持抓好基层组织的鲜明导向,要加强对乡村振兴的全面领导。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政治保障。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基层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心骨”和“领头羊”。只有不断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其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才能确保乡村振兴战略的正确方向和有效实施。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基层党组织要通过强化政治引领、理清发展思路、夯实群众基础,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二)组织振兴是引领农民走向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
一是组织振兴能够提升基层党组织的领导能力,确保党的方针政策在乡村得到有效贯彻落实,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二是通过加强乡村组织建设,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三是组织振兴还能够激发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引导他们积极参与乡村治理和发展规划,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推动乡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因此,只有不断推进乡村组织振兴,才能有效引领农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
(三)组织振兴是促进乡村自治组织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要走乡村善治之路。乡村善治,离不开基层党组织在加强组织建设、提升村民自治能力、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乡村组织振兴首要任务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使其成为带领群众共同富裕的坚强战斗堡垒。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体系和工作机制,能够更好地发挥其在乡村治理中的核心作用,推动乡村自治组织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乡村组织振兴有助于提升村民的自治能力,培养其民主意识和参与意识。基层党组织采取优化资源配置、引进新技术和推广新模式等方式,可以激发乡村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为乡村自治组织提供更多的物质支持和发展空间。
二、塘栖村以组织振兴引领乡村全面振兴的基本经验
塘栖村曾经是两村合并的贫困村,20余年来,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始终坚持党建统领,持续推进乡村组织振兴。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二十字方针,塘栖村以强村富民为目标,践行“党建强村、依法治村、生态美村、产业富村、特色兴村”的发展理念,抢抓“美丽乡村”“未来乡村”“共同富裕”等发展机遇,不断壮大新型集体经济,改善基础设施,培育村风民风,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推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乡村面貌发生了巨变,一跃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有名的乡村振兴模范村。村党组织由弱变强,形成强大的组织力引领力,探索出一条可复制的乡村组织振兴之路。2023年,村集体资产总计2.17亿元,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932.68万元,村民人均收入6.27万元,较2003年提高了300%,村集体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先后获得“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等国家、省、市、区级荣誉百余项。
(一)加强组织建设,突出“头雁”效应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乡村振兴,基层党组织必须坚强,党员队伍必须过硬”。基层党建工作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体,最终要落实在实践上。村党组织书记既是善拼善赢、成就非凡的“大能人”,也是热心公益、乐善好施的“自家人”,还是关心家乡、热心付出的“贴心人”。“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支部书记要敢闯敢拼、敢于担当,要以身作则、争先创优,要思路清晰、善抓机遇。
据调研,塘栖村党委书记能力强、威望高,基本上把所有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村里的工作上,遇事讲给大家听、做给大家看、带着大家干;村“两委”有号召力、凝聚力、组织力,能够团结党员、骨干、组长、乡贤、民兵、妇女等群体建设村庄;村干部们加班加点、事事争先,无论是上级交办的事还是老百姓关心的事,都用心用力用情去办。塘栖村重视队伍建设,善于从村民中挖掘有热心、有时间、肯奉献,叫得应、拉得出、能干事的村民组建志愿服务队伍。秉承“班子成员人人都是头雁”的理念,7位班子成员各组建了一支志愿服务队,这7支志愿服务队是志愿者中的骨干,是开展服务工作的中坚力量,是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重要保障,在征地拆迁、环境整治、疫情防控、宣传教育、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创新工作方法,凝心聚力共富
党组织引领乡村振兴,最终目的还是在乡村共富上。乡村工作因地域、乡风、环境等条件不同,其具体工作方法迥异。塘栖村党委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积极打造“共富果园”“共富乐园”“共富学园”,真正实现共富家园。为壮大村集体经济,塘栖村实行“村集体+村民+商会(乡贤)”的众筹模式,采取“明确合作模式、商议初步方案、商会乡贤协商、广泛征求意见、党员大会审议、统一大家思想、及时组织汇报、开展部门协调、签订合作意向、大会表决通过”等十步工作法,发展乡村“共富乐园”。
日常工作中,采取“四个一”工作法:一辆单车访民情,一本笔记记民生,一张报表定任务,一周例会解难题,定人、定时、定办法、定标准,有效为村民排忧解难。具体实践中,采取“五种思维”工作法,助推乡村全面振兴。在发展村集体经济方面,采取“炒菜”思维方法,实行“以租代建”模式成功改建两处老厂房,盘活了存量资产,使村内租金收入增长了10倍,产业发展迅速,实现自我造血可持续。在提升生态环境方面,采取“干塘”的思维方法,全面摸排、先破再立,全员发动、彻底覆盖,作出“盆景”带出风景,使塘栖村的成片水塘连成一体,区域分置,打造农文旅和渔文旅相结合的南方水乡风景。在加强基层治理方面,采取“筑塔”的思维方法,让村干部、党员骨干、普通群众自上而下实现三级联动,政令畅通、快速反应。在改善民风方面,采取“年糕”思维工作法,通过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丰富美丽乡“春”、民宿一“夏”、“圆”来金秋、暖冬有“礼”四季主题活动载体,完善村规民约自治自立,凝心聚力,培育崇善乡风。在发展村集体产业方面,采取“握拳”式工作法,合理规划产业发展定位,运用“乡村旅游+”建设精品民宿区和特色农家乐餐馆,以邻里齐聚、共享佳节、共话家常的形式,拉近干群距离,打造和谐邻里关系,增强村民凝聚力、向心力,提升村民幸福感、获得感。
(三)推进系统治理,形成聚合效力
坚持党建统领,以“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为目标,塘栖村有效实施“五治融合”的系统治理理念,体现组织振兴的强大生机活力,乡村治理取得显著成效。组建“乡贤汇”“民兵应急分队”“巾帼志愿者”等几支队伍,拉近干群关系。遵守“我们的家园我们自己守护”的誓言,建立村规民约,提升村民主人翁意识,使共建共治共享成为村民共识,走出一条自治、德治、法治向善治提升的路子。创设“村情直通车”“晨跑下网格”“民主听证会”“民间监理队”等自治工作法,激发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热情。创设“老法官调解工作室”“法治图书角”“共享法庭”等法治工作法,让法治这一手真正硬起来,发挥法治保驾护航作用。创设“道德讲堂”“最美人物”“通心栈桥社会组织”“千字系列大型活动”等德治工作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良好道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创设“监督一点通”“乡村数字大脑”等智治工作法,以科技为支撑,使数字赋能乡村治理。
(四)加强有效监督,建设清廉村居
塘栖村党委成立村纪律检查委员会和村监察工作联络站,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机制,加强有效监督。全面谋划“清廉村居”建设,充分发动群众参与,完善村民自治机制,进一步规范“以民主促民生、以公开保廉洁、以公正赢民心”,有效解决基层治理的难点、热点问题,持续增强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利用“监督一点通”二维码,实现村干部权力“码上晒”、干部工作“码上督”、群众问题“码上办”,力争达到党员干部工作的每一步都是为人民服务的红色记忆,每一过程都是一心为公的清心之旅,实现乡村振兴进程中清廉同行,让红色纪念注入血脉,让权力在阳光下进行。在村委会办公楼服务大厅,党员干部亮牌服务,做到接待群众热心、解答问题耐心、提供帮助诚心、接受意见虚心等,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组织建立“民间监理队”,成为村级工程监督重要方式,有效解决村民“无心参与、无路参与、无力参与”的难题,唤醒村民的主体意识,调动其参与村级事务的积极性,成为基层民主的良好典范。
(五)坚持党建统领,培育文明乡风
只有充分发挥党建统领作用,制定好规章制度,才能更好地开展乡风文明建设行动。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指出,要“围绕农村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环境整治、乡风建设,循序渐进、久久为功,抓好办成一批实事,让群众看到新变化”。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在村容村貌日新月异的变化中,群众自然会思想上跟上去,行动上跟上来,形成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力量。村党组织经过充分调研论证,决定了的事情就大胆干,部分村民暂时理解不了允许观望,用事实来说服他们。塘栖村党委重视乡风文明建设,形成党委主导、村委主推、村干部主理、骨干主引、村民主体的“五主”工作法,合力推动各项工作。移风易俗、文体活动都离不开场地、资金的保障,他们构建了文化阵地,保证活动经费,强化基础保障,不断提升乡风文明建设的水平。
三、塘栖村以组织振兴引领乡村全面振兴的主要启示
(一)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打造红色引擎,保持乡村振兴正确方向
“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牢牢把握住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这个前提和关键。乡村的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归根结底必须通过组织振兴才能得到更好实现。坚持和加强党在基层的领导,引导党员干部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是加强党在农村基层的政治基础、引领乡村振兴正确发展方向的重要保证。塘栖村的发展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强基础、重党性、促发展的鲜活案例,但也存在着党员人数较少,年龄结构老化,学历层次不够高的问题,需要持续补充新鲜血液,提升后续发展韧劲。
(二)始终坚持统筹兼顾,强化全面协调,在推动乡村振兴中全面发力
乡村振兴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涉及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等方方面面,存在的新任务与新问题纷杂多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系统观念”,“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的重要方法论,面对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党组织要全面考虑、系统规划,既要注重整体推进,又要关注重点突破。既要推动农业产业的升级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又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既要注重保护和传承乡村文化,又要积极推动乡村旅游和特色产业的发展。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明确各项工作的职责和任务分工,形成工作合力。塘栖村在村“两委”带领下,深入实施“八八战略”,把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与和美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结合起来,又立足江南水乡实际,坚持以枇杷特色产业为品牌,以草莓生态园为新兴产业支撑,促进“农、文、旅、产、学、商”融合发展,打造出多个“共富乐园”“共富果园”“共富学园”,最终实现“共富家园”,成为全国闻名的共同富裕示范村。
(三)始终坚持聚人促事,提升整体合力,在推动乡村振兴中提质增效
乡村要振兴,人才须先振兴。实现乡村振兴需要将优秀村干部、返乡大学生、新时代乡贤、致富能人、涉农爱农企业人才等农村各类人才聚合起来,在村党组织的组织协调之下,齐心协力,共克难关,提升整体治理能力和水平。要坚持以党建为统领,不断优化治理结构,发挥新时代“组织起来”的优势,形成“政治(基层党建的政治引领)+自治(内生动力的支持)+法治(外在制度的刚性约束)+德治(道德规范的柔性约束)+智治(数字赋能的牵引)”的乡村治理体系。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规范村规民约,建立健全农村各项事业发展的规章制度。培养重用时代新人,按照“配强队伍、精准培训、实践磨炼”的要求,分类施策建设农村高素质人才队伍,不断夯实工作根基,确保工作推进有力、取得实效。塘栖村党组织注重发挥党、政、青、工、妇、老等各类群体的合力,通过组织“千家宴”等系列活动,提升全体村民整体合力和内生动力,共同创建和谐善治美丽乡村。
事实证明,组织化是实现和保护农民利益的有效途径,也是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的有效载体。要选优配强乡村各类人才队伍,健全村民自治制度,推进农村互助合作组织建设,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用共同的利益来引导和培育农民的主体性,培育支持农村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等社会组织发展,把广大农民群众紧紧团结在基层党组织周围,齐心协力全面推动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30-31,67.
[2]中国政府网.习近平在江西考察时强调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扬长补短固本兴新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EB/OL].(2023-10-13)[2024-07-23].https://www.gov.cn/yaowen/liebiao/202310/content_6908910.htm?device=app.
[3]韩辰,李丹华,刘名美.心系老乡,总书记六封回信话脱贫攻坚[EB/OL].(2020-05-09)[2024-07-24].http://www.qstheory.cn/zhuanqu/2020-05/09/c_1125961922.htm.
[4]刘儒.乡村善治之路:创新乡村治理体系[M].北京:红旗出版社,2019:65,18.
[5]胡宝珍,欧渊华,刘静.新时代“五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之建构:基于福建乡村治理实践的考察[J].东南学术,2022(2):126-133.
[6]中国政府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EB/OL].(2023-02-13)[2024-07-23].https://www.gov.cn/zhengce/2023-02/13/content_5741370.htm.
[7]习近平.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处理好若干重大关系[J].共产党员,2023(20):1.
[8]中国政府网.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EB/OL].(2024-07-21)[2024-07-24].https://www.gov.cn/zhengce/202407/content_6963770.htm.
[责任编辑:王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