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乡村振兴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在农村工作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政治保障功能。陕西省吴起县以五大振兴为主线,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原则,将“党建+”渗透于乡村振兴的各个方面,深入贯彻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以组织振兴和人才振兴为重点,大力提升农村综合治理水平,走出了一条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基层党建;乡村振兴;实践路径;经验启示
乡村振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持续深入做好“三农”工作,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大战略抉择。乡村振兴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在农村工作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政治保障功能。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基层党建的引领功能,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之举。
一、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在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实践中,各地发挥地方优势,探索出一系列具有区域特色的乡村振兴的成功案例,形成了中国之治的实践经验,如山东曲阜推进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入基层党建,构建“四位一体”乡村治理新模式;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开封片区党建引领助发展,特色产业开新局等。位于陕西省延安市的吴起县,同样在乡村振兴中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富民强农之路。
作为中央红军长征胜利落脚点、全国退耕还林示范县,吴起县拥有特殊的历史地位与重大生态使命。近年来,吴起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西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在乡村振兴中全力推进组织振兴,强化政治引领,将“党建+”全面渗透至乡村振兴的各个环节,有效破解制约乡村发展的突出难题。在农业领域,积极调整结构、稳定民生,深化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与循环经济,因地制宜培育生态渔业养殖、陕北小杂粮、山地苹果等优势特色产业。同时,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赋能作用,依托当地丰富的红色历史资源,大力发展红色研学与红色旅游,将红色资源成功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在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和乡村建设等方面,成功打造了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独具特色的吴起模式。
吴起县乡村振兴之路具有内在的特殊性与典型性。其特殊性在于将党的领导与地方特色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当地历史、生态及红色资源优势,走出了一条契合自身实际的乡村振兴之路,生动诠释了马克思主义基层党建理论,有助于提升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理论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同时,吴起县乡村振兴的实践经验处处彰显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深邃思想智慧,是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与乡村振兴实践的完美融合,展现出极为典型的引领示范效应,可为其他拥有类似资源和发展需求的地区提供参考。
二、吴起县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
加强乡村治理建设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点,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任务和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压舱石。吴起县深入贯彻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原则,以五大振兴为抓手,以组织振兴和人才振兴为重点,大力提升农村综合治理水平,奋力实现乡村振兴的总目标。
(一)持续加强组织振兴
第一,优化党的基层组织体系,夯实执政之基。关注农民,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是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重要内容。列宁认为“党应当是组织的总和”,不组织群众,无产阶级将一事无成。组织起来的无产阶级就无所不能。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基层组织“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同时,明确指出,党的领导是“全面”的,也即是“哪个领域、哪个方面、哪个环节缺失了弱化了,都会削弱党的力量,损害党和国家事业”。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只有使基层党组织在内的党的各级组织都健全起来、强大起来,党的组织优势才能发挥出来,党的领导才能“如身使臂、如臂使指”。
吴起县下设9个镇党委和1个街道党工委,91个村党支部,615个网格(村民小组)。在乡村振兴中坚持组织振兴先行,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组织引领作用,狠抓组织体系建设、制度保障,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依据县域实际,建立起县委统一领导下的以农村党支部为基础的层级党建组织体系,组织县、镇、村三级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层层建立责任体系,传导工作压力。构建了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的“行政村党支部—网格(村民小组)党小组—党员联系户”的村党组织体系,在网格内统筹开展党的建设、乡村治理、社会救助等工作,组织群众积极参与和美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整治、农村生态保护。
第二,系统规划,做好政策引领和监督保障。以健全组织体系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坚持组织振兴引领乡村振兴,注重顶层设计。《吴起县推进组织振兴引领乡村振兴(2021—2025年)五年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对干部乡村振兴能力、镇(街道)运转保障、农村基层党组织贯彻执行能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规范运行能力、乡村治理体系完善程度提出明确目标、责任和要求,进一步健全组织体系,加强人力资源保障,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有效解决制约乡村组织振兴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深化“双积”党建考核模式的实施意见》《吴起县村干部管理办法(试行)》对有效落实方案,有效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作用,形成了领导有力、运转有序、治理有效的乡村组织振兴体制机制和制度体系,为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方向指引和制度支撑。建立村级党组织标准化建设省级示范村台账,落实全县9个省级示范村县级领导包抓责任,夯实筑牢村级党组织战斗堡垒。
(二)持续加强人才振兴
吴起县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将乡村人才振兴纳入党委人才工作总体部署,出台了《吴起县推进乡村人才振兴(2021—2025年)五年行动方案》,将引贤才、育全才、用好才、守住才作为人才振兴的总原则,引导各类人才向农村基层一线流动,打造一支能够担当乡村振兴使命的人才队伍。
第一,选优配强头雁队伍。严格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选派管理,把政治素质过硬、热爱农村工作、服务意识强烈的机关优秀党员干部推选出来。干部选派依照“先定村、再定人”原则,有针对性选派驻村第一书记,统筹调配工作队员,加强协同监督管理。2021年,向全县52个脱贫村、3个易地搬迁社区、1个红色美丽村、18个乡村振兴示范村、1个乡村振兴任务重的村、5个软弱涣散村选派第一书记72人、驻村工作队员143人,连任驻村第一书记21人,实现“五类村”选派全覆盖。
第二,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坚持“精简职数、保障质量、提高待遇、提升能力”的原则,按照不低于30%的比例精简优化村组干部队伍。坚持年龄不超过60周岁、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有主导产业、不属于“两头跑”干部等四个条件,全面优化村组干部队伍结构。目前,全县村(社区)“两委”整体实现了学历、年龄“一升一降”目标,村级班子结构全面得到优化。
第三,强化激励机制。一是强化荣誉激励。综合运用考核奖励、专项表彰等方式激励乡村振兴优秀干部,在干部提拔、重用和年度考核奖励及专项表彰中通过提高人选比例适度向乡村振兴一线人员倾斜。例如,规定镇(街道)和县直部门单位每年推荐提拔或重用的干部人选中乡村振兴一线干部比例不得低于30%。年度考核为优秀等次的镇(街道),公务员年度考核优秀等次比例提高到20%。引导和鼓励县直部门干部到村任职领办产业,并优先晋升乡镇职级。二是加大资金激励。出台《关于调整村级运转经费和村干部补贴标准核算的实施办法》,全面提升村级运转经费和村干部待遇补贴,将每村每年3万元村级运转经费增加到4万元,村党支部书记兼任村委会主任每月补贴由3 000元增加到4 000元,新增加村党支部副书记、村委会副主任每年补贴2.4万元等,极大地提高了村组干部推进乡村振兴的工作积极性,激励村干部担当作为。
(三)持续加强产业振兴
产业振兴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促进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吴起县打出了一套产业振兴的组合拳。
第一,“党建+产业”助力产业振兴。“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突出政治引领和服务功能。将“党建+”渗透于乡村振兴实践中,推行“支部+合作社+农户”“家庭农场”“场户联动”等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模式;全面推广村组干部、党员“1+1”“1+N”帮扶机制。建立“产业理事会”,鼓励党员带头流转土地,带头引技术、抓项目、带产业。围绕“抓村干部示范,发展头雁经济;抓能人返乡,发展归雁经济;抓本地大户,发展家雁经济”的思路,全力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现农村产业兴旺。五谷城镇将山地苹果作为富民增收的首位产业,在镇党委统一部署要求下,形成了领导干部督促抓、包村干部蹲点抓、村组干部带动抓、能人大户示范抓,广大群众全员参与,人人负责的工作机制,全力保障山地苹果的增产增收。
第二,激活产业发展动能。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产业振兴中的核心作用。坚持把深化党组织积星、党员积分“双积”考核模式,与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落实基层党建“四化”建设任务、开展“千村示范、万村达标”、培育“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结合起来,切实发挥党员带富作用,进一步激发了组织活力。在县委统一领导下,2021年以来,实施集体经济项目144个,农村党员带头发展特色产业,创办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3个,发动乡贤能人返乡创业签订合作协议150个。打造了周湾万亩葵花观光园、五谷城万亩小杂粮种植基地、长城千亩胡萝卜示范园,建成以山地苹果、特色杂粮、瓜果蔬菜、畜禽养殖为主的四大产业示范带。
(四)持续加强文化振兴
第一,大力开展科技兴农。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指导思想,重视科技兴农富农。围绕农业产业发展需求,努力打造一支“本领强、业务精、懂经营”的农业农村专家工作组,长期入驻乡村挂职服务,蹲点服务,实地指导,为广大农村培养更多带领技艺传承、带领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的专业人才,持续开展科技特派员工作。发展乡村数字经济,以农业新质生产力推动乡村产业现代化。加强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新质生产力技术培训,培养与现代农业数智化科技相适应的数智农业劳动者。
第二,大力发展乡土文化。推动镇村党组织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抓在手上,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先进社会意识的育人功能,培育文明乡风,发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以乡村、社区为阵地,以红色歌舞、陕北民歌、广场舞等为依托,吸纳本土文艺人才,发展本土文化产业。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道德讲堂等阵地,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提升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和农村社会文明程度。广泛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凝聚精神力量。
(五)持续加强生态振兴
吴起县牢固树立和践行保护自然、顺应自然、敬畏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保护和发展生产力,生态保护与修复并举的方针,因地制宜,引导绿色发展推动农业升级、促进农村进步、实现农民富裕。
第一,以生态立县锚定乡村振兴主基调。吴起县“十四五”规划明确了生态立县的总方针和坚持生态环保、实现绿色发展的基本原则。提出了集生态治理、保护和建设于一体的生态立县战略规划,坚持生态建管并举,把防污治污、耕地保护、发展循环经济和新能源作为促进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第二,多措并举打造生态富民惠民新业态。深入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和生态立县的总方针,着力于生态保护和修复,适度开发利用,以环境美、生态优、发展后劲足为目标,多措并举奋力打造生态富民惠民新业态。围绕山水林田湖草试点项目等重点生态工程,采取人工造林、森林抚育、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等措施有效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按照“果畜主导、特色补充、设施配套、融合发展”的思路,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山地苹果、小杂粮、中草药、种养循环等富民产业。打造了集生态产业和观光旅游于一体的“一园四基地”,即国家级周湾长城现代农业园区,特色南瓜基地、杂粮基地、香菇基地、中药材基地。同时,按照“果畜有机循环、菜粮高效提质、林水产品补充、特色种养订单”的工作思路,持续推进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壮大现代农业产业。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2023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吴起县承压攻坚、强基固本,经济呈现稳中向好趋势,能化、农业等多领域发展取得喜人成绩,百姓获得感和幸福感持续提升。
三、吴起县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经验启示
(一)坚持党管农村总原则,抓好基层党建
习近平总书记特别重视农村基层党建的作用,认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的根基在基层,一定要抓好基层党建,在农村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原则,排在首位的就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乡村振兴是一项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县级党委从系统全局充分考虑各大领域之间的关系,系统规划,统一领导,协同发力。农村工作千头万绪,纷繁复杂,需要有组织地开展,离开了党的统一领导和严密组织将会一盘散沙,一事无成。吴起县乡村振兴的成效得益于其科学严密的党建组织,畅通了党和其神经末梢的联系。通过“党建+”建立起党联系群众,引领乡村振兴的纽带。无论农村社会结构如何变化,各类经济社会组织如何发育成长,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地位都不能动摇,战斗堡垒作用都不能削弱。
(二)基层党建要以提升凝聚力和战斗力为核心
乡村振兴依靠的主体是广大农民,抓基层党建的关键是要通过党的自身建设,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激发广大农民群众建设新农村的热情和动力。因此,要善抓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以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核心,创新党性教育形式,提升乡村治理能力。
吴仓堡镇党性体检中心是吴起县党员教育的一张名片,它将医学体检理念运用于党员教育实践活动,及时查检党员干部队伍中出现的党性不强、初心缺失等问题,对症施治,铲除内疾外患,激活为民初心,筑牢战斗堡垒。“小院说事”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充分运用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三项调解”,在始发阶段化解、在爆发阶段调解、在缓和阶段巩固,全面建立事前预防网、事中调和网、事后巩固网,实现“三网协调”,全面提升乡村社会治理水平,提升了党的凝聚力、号召力。
凝聚力和战斗力是相辅相成的。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为百姓谋幸福是提升凝聚力的前提,而凝聚力又是战斗力的重要基础。战斗力体现在基层党建带领乡村振兴的建设成效上。在新时代乡村振兴中,吴起县创造了“支部建在产业上”的基层党建模式,把党组织的工作有效嵌入产业发展,进一步激发了组织活力,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就。2023年,吴起县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居“西部百强县”第62位、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第89位,2022年迈入陕西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十强县。
(三)注重核心引领,把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进行深度融合
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紧密相连,发挥着极为重要的核心引领作用。一方面,基层党建为乡村振兴筑牢根基,提供政治保障,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动村民参与建设,激发内生动力。另一方面,基层党建为乡村振兴注入动力,党组织整合资源引领产业发展,制定规划、引进技术经验推动农业产业化现代化;注重生态保护引领绿色发展,打造美丽宜居乡村;促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证明,只有不断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才能更好地引领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宏伟目标。
四、结语
吴起县乡村振兴的实践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应充分认识基层党建在乡村振兴中的关键作用,不断加强党的领导,优化组织体系,培育人才队伍,推动产业发展,弘扬先进文化,守护生态家园。乡村振兴的伟大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必须坚定信心,勇于创新,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建设美丽中国而不懈奋斗。
参考文献:
[1]山东曲阜:推进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入基层党建构建“四位一体”乡村治理新模式[EB/OL].(2019-11-05)[2019-11-05].http://dangjian.people.com.cn/n1/2019/1105/c429005-31438717.html.
[2]第六届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征集活动推荐案例名单[EB/OL].(2023-05-25)[2024-10-29].http://www.shashi.gov.cn/ssqxw/ssyw/202306/t20230601_838282.shtml.
[3]郭秀兰.深刻理解乡村治理的基本逻辑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J].经济问题,2021(11):10-16.
[4]列宁.列宁全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252.
[5]赵乐际.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N].人民日报,2017-11-11(004).
[6]冯忠华.健全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N].学习时报,2024-08-23(001).
[7]肖龙,马超峰.乡村数智化治理的新质生产力逻辑、机制及进路[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4,41(4):97-105.
[8]万众一心开拓进取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N].人民日报,2017-10-20(001).[9]张忠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N].人民日报,2024-08-05(009).
[责任编辑:李伟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