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摘要:驻村第一书记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农村、农业、农民的纽带,在推进精准扶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之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新任务。新形势下,驻村第一书记的工作任务从精准扶贫转变为强村富民,从短期资源注入转变为可持续自主发展,从移风易俗转变为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从明确角色定位、调整考核机制、明确权责分布、激活内生动力等方面进行优化,多措并举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
关键词:驻村第一书记;乡村振兴;作用优化
2020年,我国实现全面脱贫。随着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和脱贫攻坚的胜利,我国正式开启了“第二个百年”新征程,朝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迈进。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派强用好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优化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选派管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了抓住县乡这个关键,持续深化农村和社区党组织干部队伍建设,并优化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的选派管理。选派优秀人才服务乡村振兴一线,构成了国家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策略之一,这一举措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对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坚定追求,同时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又一重要举措。上述措施不仅延续了驻贫困村第一书记这一成功的乡村治理经验,还根据新时期的新任务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和优化。
一、驻村第一书记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任务转变
“驻村第一书记制度最初是针对乡镇财政空壳化、村级党组织软弱涣散而提出的,目的是向财政恶化的乡镇提供资源支持,强化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改善基层组织与农民群众的关系。”2015年至2020年,随着国家将扶贫工作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驻村第一书记制度作为一项创新性的扶贫措施,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广泛推广和深入实施。在脱贫攻坚阶段,驻村第一书记的主要任务集中在短期、集中性的政策、资金等要素供给上,目的是帮助贫困村实现脱贫目标。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党和政府农村工作的重心转移到了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上来。新形势新要求下,驻村第一书记的主要任务从单一的脱贫转向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的更为全面的发展目标,其主要职责包括建强村党组织、推进强村富民、提升治理水平和为民办事服务,而这些职责也进一步明确了第一书记在乡村振兴阶段中的任务转变。
(一)从精准扶贫转向强村富民
在脱贫攻坚阶段,驻村第一书记要确保精准扶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驻村第一书记精准扶贫的任务可总结为四个方面:第一,精准识别与管理贫困户,深入了解贫困状况与致贫原因;第二,科学规划与有效实施包括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在内的扶贫计划;第三,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落实扶贫政策;第四,严格考核扶贫成效,巩固脱贫成果,推动贫困地区稳定脱贫与持续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然而,脱贫摘帽不是驻村第一书记工作的终点,而是新的奋斗目标的起点。在乡村全面振兴进程中,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重点由精准扶贫逐渐转向强村富民,帮助乡村全面振兴,这一转变是基于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的要求,是对驻村第一书记角色和职能的重新定位,也是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式的一种优化。驻村第一书记在推进强村富民进程中肩负着重要任务。第一,要做好脱贫后的持续帮扶工作,建立健全贫困常态化的监测机制,动态跟踪脱贫户的经济状况,实施精准帮扶措施,防止返贫现象的发生。第二,要立足本地资源,积极培育并壮大乡村特色产业,推动农业经济转型升级,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第三,引领农村精神文明与生态文明建设并进,倡导绿色生活方式,繁荣乡村特色文化,优化乡村风貌,提升村民道德水平,最大限度地增强农民群众的幸福感与满意度。
(二)从短期资源注入转向可持续自主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贫困地区发展要靠内生动力,如果凭空救济出一个新村,简单改变村容村貌,内在活力不行,劳动力不能回流,没有经济上的持续来源,这个地方下一步发展还是有问题。”在脱贫攻坚阶段,驻村第一书记可以梳理自身及派出单位拥有的资源,包括资金、技术、人才、信息、市场渠道等,明确可提供的支持和帮助,并在此基础上根据乡村需求,积极对接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外部资源,争取政策扶持、项目资金、技术支持等。这种内部资源整合和外部资源对接相结合的方式,在短期内对于迅速提升贫困村民的经济状况和生活水平具有显著的效果。同时,也应认识到“输血”虽然能短期内解决贫困问题,但要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更需要建立长期有效的“造血”机制。在乡村全面振兴大背景下,提升乡村内生发展动能是实现乡村可持续自主发展的关键路径,这一路径强调从乡村内部挖掘潜力、激发活力,促进乡村的全面发展。驻村第一书记可以采取制定科学规划、挖掘特色资源、培育本土人才、激发村民内生动力和构建多元共治格局等措施,逐步提升乡村自身的发展能力,改变以往过于依赖外界力量的习惯,推动乡村真正实现可持续自主发展。
(三)从移风易俗转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传统的风俗习惯中存在一些不利于经济发展的陈规陋习,如高额彩礼、大操大办红白喜事等,不仅加重了村民的经济负担,还可能导致贫困的代际传递。移风易俗,倡导节俭、理性的生活方式,可以减轻村民的经济压力,为脱贫攻坚创造更加有利的社会环境。因此,在脱贫攻坚阶段,这一举措极大地促进了扶贫工作的开展。长期以来,各地在移风易俗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有效遏制了农村地区的陈规陋习和不良风气。移风易俗作为乡村治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有效推动了乡村治理体系的完善,而这些实际成效为进一步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撑。因此,在乡村全面振兴背景下,驻村第一书记的工作重点应聚焦于进一步拓展乡村治理的广度和深度,积极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体来说,驻村第一书记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任务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加强党组织建设,使其成为坚强堡垒,切实履行党建责任;第二,推动自治、法治、德治结合,完善自治体系,加强法治教育,弘扬德治文化;第三,建立新型经济与社会组织,发展特色产业,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组织发展;第四,坚持党的领导,整合政府、市场、社会等多方力量,实现多元共治,同时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治理效率和质量,形成乡村治理现代化新格局,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保障。
二、提升驻村第一书记推动乡村振兴效能的对策建议
驻村第一书记在乡村振兴中占据着核心地位,其作为桥梁与纽带,采用深度嵌入的治理模式,巧妙融入乡村的人情脉络、社会架构及文化土壤之中,有效拉近了国家政策与乡村实际之间的距离,促进了国家意志与乡村自治的和谐共生。为了更好地发挥驻村第一书记推动乡村振兴的效能,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力。
(一)明确角色定位,实现第一书记精准选派
驻村第一书记制度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价值超出了个人职业晋升的范畴。第一,驻村第一书记需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驻村第一书记在乡村振兴中的角色定位是多方面的,需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和作用。首先,驻村第一书记要成为党建强村的“好帮手”,通过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组织力,确保村级党组织能够发挥核心作用。其次,驻村第一书记是引领者、指导者和管理者,要带领村民致富,利用自身优势和资源,推动乡村多种功能的发展。最后,驻村第一书记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动村民共同奋斗,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第二,要严控驻村第一书记的人员选派,充分考察其政治思想、工作能力和实践经验。同时,派驻后还需定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开展培训活动,不断提升其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确保驻村第一书记在思想上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行动上始终围绕乡村振兴大局展开。第三,要结合驻村第一书记及派驻地的综合情况,合理均衡地分配项目资源,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确保精准投放项目资源,避免出现资源浪费。同时,对于驻村第一书记本人和所属单位资源较少的情况,要给予较多的资源倾斜,不断完善相关政策体系,降低“跑项目”的成本和难度,并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形成多方合力。
(二)调整考核机制,健全第一书记轮换机制
调整驻村第一书记的考核机制并健全第一书记的轮换机制,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第一,完善量化考核指标。要明确具有可操作性的绩效考核指标,包括产业发展、集体经济建设、村民满意度等具体目标,以确保评估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第二,完善量化考核方式。实行多样化考核制度,平时考核注重日常工作的跟踪和记录,年度考核进行全面总结和评估,期满考核对任期工作进行全面回顾和评价。此外,可以设立正反向清单,对存在问题的第一书记进行扣分和问责,对表现优异的给予加分和表彰,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使用。第三,创新量化考核方法。可以采用听取述职报告、民主测评、实地调研等多维度的考核方式,更全面地反映驻村第一书记的工作效果。必要时还可以通过第三方评估,增强考核工作的透明度和可信度。第四,优化轮换机制。在实际工作中,需依据程序及时撤换无法胜任职责的驻村第一书记。在新老驻村力量交接时,可设置交接过渡期,避免因轮换带来的工作断层。同时,要注重“以老带新”,制定详细的交接计划,帮助新书记了解村情民意、熟悉政策、理清思路、掌握方法。此外,还要设立工作延续重点清单,设立退出审议机制,从制度上保证驻村工作的延续,建立起乡村治理的长效机制。同时,需要遵循“大稳定、小调整”原则,注意保持驻村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避免频繁轮换对驻村工作造成不利影响。
(三)明确权责划分,增强第一书记社会信任
我国乡村具有典型的“熟人社会”特征,驻村第一书记要融入乡村社会,需要完成角色转换和心理调适。第一,为了避免消解村庄的治理能力,应将驻村第一书记的权力与职责制度化。驻村第一书记和村党支部书记的权责各有侧重,驻村第一书记的权力依赖于上级安排,其职责范围包括建强村党组织、推进强村富民、提升治理水平和为民办事服务等基本职能。村党支部书记由村党支部党员选举产生,负责上级政策实施、班子建设和民生服务等工作,是村庄发展的核心领导者。在开展工作时,这两大权力主体要积极沟通、减少内耗、相互支持,共同推动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现代化。第二,应加强驻村第一书记与村党支部书记之间的协作联动与行动同步性。在决策制定环节,驻村第一书记与村党支部书记应共同参与,确保决策既符合上级政策导向,又贴近村情实际,实现上下联动、内外结合。在项目执行环节,双方应明确分工,协同推进,确保项目进展顺利,资源得到合理分配与高效利用。同时,建立项目监督机制,对实施过程进行定期评估,及时调整优化,确保项目目标得以实现。在问题解决环节,面对农村治理中的难点、痛点,双方应携手并进,共同寻找解决方案,形成合力,攻坚克难。在成果共享与反馈环节,双方应共同总结工作经验,分享成功案例,确保治理成果惠及广大村民。同时,及时收集村民的意见建议,为后续工作提供参考,形成持续改进的良性循环,为农村治理现代化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奠定坚实基础。
(四)激活内生动力,把牢第一书记正确方向
乡村振兴要取得成效,不能仅依靠驻村第一书记的单打独斗,还需要村干部和村民等多方主体共同努力,打破村民福利刚性依赖,改“要我振兴”为“我要振兴”,共同提高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第一,以村干部和新乡贤为代表的乡村精英,是乡村治理的内部引擎。乡村精英通常具有较高的威望和影响力,在村民中享有较高的信任度。一方面,可以依托乡村精英在乡村中的人脉、资源和专业知识,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从而减轻对驻村第一书记的依赖;另一方面,乡村精英的动员更容易激发村民的参与热情,引导村民参与乡村规划、项目实施、矛盾调解等各个环节工作。同时,乡村精英可以通过自身的经验和智慧,协调解决乡村发展中的各种问题和矛盾,推动形成共识和合力,这种内部力量的整合,对于乡村的长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要加强驻村第一书记与乡村精英之间的交流,进一步提升乡村精英在乡村自治方面的能力。第二,村民是乡村的主体,乡村振兴离不开村民的参与。因此,驻村第一书记要注重培育村民的主体性意识,充分挖掘和激活村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方面,采取培训班、讲座、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向村民普及乡村治理的意义,以及作为治理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责任。同时,要引导村民树立正确的治理观念,认识到参与治理是维护自身利益和推动乡村发展的有效途径。另一方面,在引导村民参与治理的过程中,要积极拓展参与方式,除传统的会议讨论、投票表决等方式外,还可以探索网络参与、志愿服务、项目合作等新型参与方式。同时,为了激发村民的参与动力,需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对积极参与治理的村民给予表彰和奖励、对提出的建设性意见给予重视和采纳,让村民感受到参与的价值,从而更加积极地投身到乡村治理中来,逐步构建起民主、科学、高效的乡村治理体系,更有效地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参考文献:
[1]周忠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驻村第一书记的角色转换与职能优化[J].学习论坛,2024(1):34-40.
[2]王同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驻村第一书记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与实践要求[J].学习论坛,2024(2):32-40.
[3]胡桂彬.乡村振兴战略下驻村第一书记角色重构与作用发挥研究[J].领导科学,2022(4):146-149.
[4]孟丽莎,姜广东,张为杰.第一书记赋能乡村振兴的驻村帮扶机制构建路径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22(4):75-86.
[5]龚松柏,陈昱充.新发展阶段我国驻村第一书记制度完善路径探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40(1):144-151.
[6]唐曙光.移风易俗要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对湖南省宁乡市大成桥镇的调查[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24(4):46-47.
[7]陈勋.精英吸纳、融入性协同治理与乡村治理共同体建构[J].观察与思考,2023(3):97-106.
[8]王同昌.第一书记引领村级党组织组织力提升的行动路径[J].中州学刊,2023(3):20-26.
[9]丁辉侠.继承、创新与发展:驻村第一书记制度变迁的基本路径与理论逻辑[J].学习论坛,2022(1):43-52.
[10]王玉海,张琦.中国脱贫攻坚的制度导源与创制贡献[J].甘肃社会科学,2021(6):35-44.
[11]向德平,向凯.情感治理:驻村帮扶如何连接国家与社会[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6):84-93.
[12]贾海彦.第一书记、福利刚性与贫困乡村治理之路:基于生态脆弱区的案例调研[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20,19(6):745-752.
[13]郝亚光.陪伴式治理:乡村振兴中干部驻村的逻辑与回归[J].云南社会科学,2022(2):17-24.
[责任编辑:李伟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