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 杨 军
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2022年11月24日,我肩扛重担、踌躇满志,只身一人驱车来到了河南省新蔡县孙召镇大马庄村。
大马庄村原是国家级贫困村,也是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定点帮扶村。总面积4.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为4 832亩,林地面积为150亩;村民有800多户、3 000多人;下辖10个自然村,分18个村民小组。
在我之前,学校已向新蔡县大马庄村派驻过两任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对于年轻力壮但从小在城市长大的我而言,是机遇更是挑战。
为了不辜负组织信任和大马庄村群众的期盼,我暗下决心:扎根大马庄村,努力当好“五员”(党的政策的“宣传员”、村情民意的“调查员”、校地帮扶的“联络员”、为民办事的“服务员”和招商引资的“业务员”),凝心聚力开创乡村振兴新天地。
初到大马庄村,为了便于与群众的沟通与联系,我坚持吃住在村委。通过访民情、听民意、解民忧,与困难群众面对面谈心谈话,悉心帮助群众出谋划策,诠释着驻村干部的责任与担当。同时,为了更详细地了解村里的情况,我及时与村“两委”班子成员、驻村队员、致富能手一一座谈,并对村里的脱贫户、监测户、企业作坊、农民专业合作社、小学逐一走访调研,足迹遍布村庄的每个角落。
乡村要发展,党建引领是关键,产业带动是核心。大马庄村是一个传统的农业村,村里几乎没有产业支撑。而乡村要发展,必须依靠党建引领、产业带动。在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新蔡县和孙召镇党委政府的大力帮助下,我和其他队员深思熟虑、不懈努力,经多方论证,确立了“党建引领、志智双扶、科教助力、为民服务”的发展思路。
强化党建树旗帜
大马庄村有村干部6名、党员60名。为了建好建强这支队伍,村里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和“四议两公开”制度,每月组织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党员干部到信阳等地参加红色教育活动,与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开展党支部共建活动;以“五星支部”创建为引领,以“四个聚焦”为抓手,开展自查与领查、自改与领改;开展党员深入基层走访调研、法治宣传等活动。
大马庄村“两委”牢记并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与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赢得了村民的称赞和信任。村党支部书记马明明心系百姓、关心百姓,及时为百姓解难题、办实事,被群众尊称为“马班长”。村民们为表达感激之情,特意送上一面锦旗,上书“扶贫济困解民忧,心系群众办实事”。老党员马三民更是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组织党员群众成立了“新蔡县三民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机服务队”,积极主动助力“三夏”抢收抢种。在我的帮助下,1名村委干部成人大专顺利毕业,1名村委干部成功考取成人专升本。此外,我还带领1名村干部到新蔡县贝蒂针织有限公司考察对接,并引导其带领周边10多名群众居家做袜子加工,帮助村民增加收入。
在全体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全村连年实现零事故、零案件、零上访,村党支部被评为“四星支部”。
志智双扶展新颜
基层天地广阔又复杂,是基层干部练就本领的“熔炉”。基层矛盾纠纷同样纷繁复杂,处理不得当,可能会导致事态失控发展,上升为信访案件,甚至“访转民”“民转刑”。
为减少群众矛盾的发生,我多方邀请相关专家,结合“枫桥经验”到村里做专题讲座,开展“模范人物”“致富能手”“好婆婆”“好媳妇”“抗疫先进个人”“优秀党员”等评选活动,在村里隆重举办“金秋助学”“教师节退休教师座谈会”等活动。同时,还在村里组织群众捐款、捐物、捐工活动,其中51人捐款、49人捐物,15名群众组成了爱心施工队。如今,大马庄村好人好事蔚然成风,村民齐心协力共建美好家园。
为了改善村庄环境,提升村民的幸福感,我带领队员们与村“两委”一起组织村民对房前屋后的杂草枯枝进行“拉网式”清理,并用废瓦、废砖、废渣铺路,把整理出来的空地改造成花园、菜园、果园、游园,对村内坑塘进行了彻底治理。此外,还建成了2座沉淀池,铺设了4 200米排污管道,让家家户户用上了清洁厕所。如今的大马庄村干净整洁,绿树成荫,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为了更好地发挥“党建+服务”效能,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组织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学生到村里开展文化、教育、科技下乡活动,邀请老中医到村里开展免费体检和义诊活动,组织社会爱心人士到敬老院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极大地提升了大马庄村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校地帮扶事业兴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中之重。
在大马庄村,河南麦佳集团流转土地2 000亩种植广东菜心、芥蓝、迟心菜、太阳白等绿色蔬菜,流转土地1 000亩种植特色弱筋小麦,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为提升河南麦佳集团的发展能力,村里邀请河南牧业经济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酒业学院)的专家团队,协助该集团成功申报了贵州茅台集团弱筋小麦酒用粮生产基地。进而,该基地又带动周边农民种植了4 000余亩特色小麦,形成了良好的产业带动效应。同时,我特别邀请浙江大学刘占宇博士依托高层次科研平台优势,助力河南麦佳集团开展高品质弱筋小麦生态防治和有机种植工作,推动乡村产业发展迈向更高台阶。
除此之外,河南牧业经济学院专门核拨了驻村工作专项经费15万元,助力大马庄村和新蔡县的科技帮扶和人才振兴工作。从2023年起,学校每月至少安排2名专家到新蔡县开展科技帮扶活动。目前,共派专家70余人次,对接新蔡县重点企业30余家,组织各类农牧业技术培训受众600余人,实现实用技术成果转化13项。为了促进产业发展,降低生产成本和风险,助力群众增收致富,大马庄村成了学校专家学者的“流动工作站”。权凯、韩占兵教授,徐文彦副教授等专家学者纷纷对创业致富带头人提供专业培训;社会服务办公室主任、河南省首席科普专家胡华锋教授对全村土壤改良和粪污处理进行技术指导;省级科技特派员、动物科技学院韩占兵教授经常深入到养殖户家中开展鸡鸭疫病防控指导;动物科技学院副院长邓红雨教授多次到大马庄村开展牛的饲养和疾病防控技术指导,还捐赠了 200 只鹅苗和 12 对珍贵种鸽,并跟踪指导服务。在学校的支持和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培养了一批有热情、懂技术、会发展的创业致富带头人,夯实了群众致富基础,促进了产业兴旺发展。
目前,大马庄村新兴产业项目累计带动 900 多人就业。2023 年,大马庄村集体收益达到 37.18 万元,被列为“河南省第一批乡村建设示范村”。
新蔡县属大陆性季风型亚湿润气候,夏季炎热多雨,涝旱灾害频发。2023年正值麦收之际,新蔡县大部分地区遇到了连阴雨天气,而且收割机“一机难求”。如果不及时抢收,就会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眼看金灿灿的麦子在田地中要发芽、发霉,村民们焦急万分,我更是寝食难安。经过多方沟通和协调,我终于从临近的正阳县协调到2台收割机。5月31日到6月2日连续3天,我和村委干部24小时轮流值守在田间,以人歇机不停的方式抢收麦子,最终圆满完成了全村3 000多亩小麦的夏收任务,确保了村民的辛勤劳动成果颗粒归仓。
大马庄村有121名低保户、7名五保户和106名残疾人。我和驻村队员、村“两委”班子成员高度重视、共同努力,采取教育扶助、技能培训、引导务工等措施,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我先后协调郑州市圃田乡中心小学、驻马店市体彩中心等单位共向大马庄村小学捐赠价值2.3万元的体育器材,同时开展了小学数学示范课活动。
2024年7月,我特别邀请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招生负责人一起到新蔡县开展招生宣传,并为全县高考学生免费指导志愿填报。2024年10月,我又和村委干部一起组织开展“情暖金秋爱洒重阳”大马庄村重阳节联欢活动,为全村85岁以上老人集体过节,包饺子送祝福,让老人们感受到了浓浓的关爱。
在村里,我如同一家之长。在村外,我又仿佛是一名业务员。
2023年以来,在学校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我协调项目资金、捐赠钱物折合人民币130余万元,发展两个集体经济项目(大马庄村小瓶灌装水二期生产线项目、扩建桶装水全自动生产线项目),培育两个支柱产业(茅台集团红缨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酿酒专用粮生产基地项目、新蔡县麦佳集团速冻食品产业园区规划设计及膳食杂粮产品升级项目),创办1个专业合作社,帮助销售农产品799.09万元(其中,学校直接采购199.09万元),为村民增收致富拓宽道路。
2024年6月,河南牧业经济学院与新蔡县人民政府续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书》,相关部门负责人共同签订《新蔡县农民发展学院协议书》,标志着校地帮扶工作开启了新篇章。我也将继续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为使命,立足实际、主动思考、担当作为、无私奉献,与党员群众携手共进,共同书写大马庄村的美好明天。
(作者系河南牧业经济学院驻新蔡县孙召镇大马庄村第一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