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关键词

资讯中心

驻村第一书记
王毕全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讲话中指出:“要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思政课教师只有自己信仰坚定,对所讲内容高度认同,做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的典范,才能讲得有底气,讲深讲透,才能有效引导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在我心中播下了一粒种子。在一次课上,学生的提问让我意识到自己对广西农村实际情况的了解极为匮乏。作为一个从小在城市长大的东北人,我意识到必须更深入地了解广西农村的实际情况,才能真正理解学生们的顾虑和期待。过了不久,学校下发了选派新一轮驻村队员工作的通知,我踊跃报名。2023年4月,刚到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苍梧县京南镇太平村开展工作时,语言沟通成了我的第一个挑战,村里的方言我一窍不通,回应时换来的往往是村民的茫然表情。夏天,蚊虫肆虐,潮湿闷热的气候让习惯北方干爽的我苦不堪言,湿疹满身。下村不久便在入户路上因山路崎岖骑车摔伤不得不到医院缝针。但既已选择担当,怎可轻言放弃?我牢记使命,和其他驻村工作队员一起扎根山村,扑下身子,共绘富美太平村新画卷。
  党建领航,示范先行
  在实际工作中,通过实地调研,我深刻认识到,持续加强党组织建设是我们工作的首要任务。
  太平村有党员57名,村“两委”干部9人。为了建好建强这支队伍,我们创新“三会一课”学习形式。除会议室集中学习之外,还组织党员前往中山纪念堂、李济深故居、平浪村农会旧址等开展现场教学,在参观过程中进行党史学习教育。同时,我们结合传统节日与当地风俗开展党员活动。如“七一”慰问老党员、唱红歌,“八一”召开退伍老兵座谈会、观看革命电影,连续两年举办“重阳敬老奖助学活动”。在重阳节活动中,我与村“两委”干部共筹集社会捐助金10.5万元,慰问60岁以上老人、奖励考上大学和重点中学的优秀学子,共享重阳宴,同观文艺汇演。党员严永绵感慨:“过去只有交党费时我才感到自己与群众有所不同,如今,通过参与各种服务群众的活动让我们时刻铭记自己的党员身份,自身服务意识也得到了增强!”为确保党员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我的工作单位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广职院”)选派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到村授课,进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农学院专家结合太平村的产业实际,开展六堡茶、八角种植新技术,生猪养殖等实用技能培训,提升党员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此外,村支部还从致富能手中发展年轻党员2名,从返乡创业青年中发展党员1名,不仅为党组织注入了新鲜血液,还为产业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
  产业兴村,共筑未来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和关键。太平村地处山区,下辖5个自然村16个村民小组,共424户1 809人,主要产业有生猪、八角、优质稻,2016年通过“太平模式”成功脱贫。“太平模式”采取“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公司”形式,由党支部带头成立合作社,贫困户以劳动力、小额信贷、土地入股等方式参与其中。公司则提供猪苗、饲料、技术指导等服务,合作社负责生猪养殖的日常管理。驻村以来,我主要聚焦生猪产业和八角产业,致力于二者的持续发展壮大,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为了进一步推进生猪产业发展,我和村“两委”确立了“党建引领、人才支撑”的思路,积极挖掘致富带头人、科技致富能手、返乡创业人员等优秀人才入党。同时,我们举办培训班对村“两委”干部进行业务培训,把发展村集体经济作为重要课程,并组织外出到梧州通达农牧科技有限公司考察学习,提升村干部的业务水平,充分发挥党支部在经济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带动各方共同发展生猪养殖产业。我还邀请广职院农学院专业技术人员为养殖户授课。内容涵盖猪舍建设、饲料配制、疫病防控等方面,尤其是针对疫病防控详细讲解常见疫病防控知识,介绍疫苗使用方法,增强养殖户和村干部应对猪瘟等疾病发生的能力,保障生猪产业健康稳定发展。驻村工作队还积极整合各方资源,争取政府部门、企业和社会组织的支持,获取自治区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173.71万元,用于改善生猪养殖基地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和产业路道路硬化。同时,拓宽村集体经济增收渠道,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如六堡茶种植。此外,我们还盘活了集体资产,通过租赁村集体闲置办公用房、林场等不动产每年可增加1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
  在生猪产业的带动下,太平村的集体经济增长迅速,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42.7万元,较2022年增长17.55万元。脱贫户分红也持续增加,2023-2024年13户脱贫户户均分红3万元。2023年太平村被评为广西壮族自治区“乡村振兴示范村”、广西壮族自治区“万企兴万村”行动典型村。
  八角种植是村里传统支柱产业,每年丰收季,那沉甸甸的八角挂满枝头,产量颇为可观。但村民却有个头疼的问题,村里晾晒八角的场地有限,一到下雨天就麻烦不断。我和村“两委”决定向苍梧县农业农村局申请农村“三变”改革资金,建设简易棚和购置大功率八角烘干机以解决晒八角难题。我们向苍梧县农业农村局详细阐述太平村八角产业优势与建设简易棚和购置烘干机的规划,精心准备项目计划书、资源评估报告、可行性报告等资料。经过不懈努力,成功申请到30万元资金,项目建成后每年将为村集体经济增收3万~5万元。
  凭借生猪、八角、六堡茶等产业多元发展、协同推进的良好发展态势与显著成果,太平村被评为“第二批广西壮族自治区示范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获得奖金10万元。
  建强基础,情系民生
  乡村振兴不仅是产业的兴旺,基础设施建设同样至关重要。初入太平村,便有村干部向我反映村里太阳能路灯稀少,村民夜间出行极为不便且存在安全隐患。我与村干部夜间一同携带手电筒深入各自然村调研路灯损坏和需求数量。充分考量各片需求后,通过“四议两公开”程序,决定每年利用广职院5万元的乡村振兴帮扶经费,两年共10万元,用于购置太阳能路灯,当年春节前就完成了路灯安装。这些太阳能路灯不仅照亮了太平村的夜晚,还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感和安全感,让他们在夜晚出行变得更加安心。
  2024年夏季,大雨连绵,多地遭受洪涝灾害。太平村小学有40多名学生每天上学要经过思回自然村和水井自然村的两座旧桥。两座桥因过水量严重不足,每逢大雨,人车皆无法通行。这不仅阻碍了经济发展,更使得学生的安全受到威胁,令学生家长们忧心忡忡。为解决这一紧迫问题,我与村“两委”商议后,决定向上级申请资金修建道路和桥梁。我们积极与苍梧县交通局沟通协调,详细说明桥梁现状及其紧急性,提供了相关数据和实地照片,整理完善了所需材料,在各部门间往返奔波。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的申请终于获得批准,两座桥梁于年底开始施工。一位学生家长很感激,拉着我的手说:“王书记,感谢您从东北来我们壮乡农村帮助我们!”我说:“大家都是一家人,我还要感谢大家能接纳和认可我这个远道而来的年轻人。”
  关爱教育,点亮童心
  太平村小学的110名学生分布于6个年级,各年级仅一个班级,其中脱贫户和低保户家庭学生有10人,留守儿童数量较多。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和驻村第一书记,每当踏入校园,看到孩子们的纯真笑脸,便深感责任重大,决心多为他们做一些实事。
  “六一”国际儿童节是孩子们最期待的日子。这两年的“六一”国际儿童节,我都会与村“两委”干部带着精心准备的价值2 000多元的文具和零食来到小学给每个孩子发放。我们不仅送去礼物,还会给孩子们做安全教育和生态文明教育,带领他们一起打扫村里卫生。重阳节时,我们会再次来到学校,送上零食和价值3 000元的体育用品,鼓励孩子们加强锻炼,拥有健康体魄。
  2024年暑假,我邀请广职院师生来到太平小学开展暑期“三下乡”活动,让孩子们领略多元的文化,丰富孩子们的暑期生活。在古法扎染课上,孩子们感受到传统工艺的魅力;用六堡茶做手工画,既发挥了孩子们的创造力,又加深他们对家乡特产的了解;主题墙绘活动中,孩子们用画笔为村庄增添了一抹亮丽色彩,提升了村容村貌。开学前,为丰富学生们的学习资源,我还联系爱心企业捐助价值3 000元的超轻黏土。同时,爱心企业捐助的图书也为孩子们进一步打开了知识的大门。
  冬季的南方湿冷难耐。2023年和2024年两年的冬季我都会联系社会爱心组织为脱贫户和低保户家庭孩子购置冬季大礼包。孩子们穿上新衣服,脸上洋溢着幸福笑容。一个小姑娘拿着新书包问我:“王老师,听说您明年5月份要回去啦,是真的吗?您能不能过完‘六一’儿童节再走呀?我们还想和您一起过节呢。”孩子的话让我心里暖暖的,在剩下的驻村日子里,我会继续为孩子们做更多的事情,让他们的童年更加美好。
  服务群众,传递温暖
  驻村一年多来,我们驻村工作队始终以服务群众为工作宗旨,积极办实事。为了解决脱贫户水厕问题,我们毫不犹豫地与村干部徒手搬运沾满粪便的二手化粪池;当得知患有肺结核病的村民无人照料,立刻前往传染病医院了解情况,帮忙收集申请低保材料,助其申请低保;当了解到苍梧县出台了2024年度“阳光助残基地”项目时,我立即行动,争取相关政策支持,为两户低收入残疾人争取到106只三黄鸡苗、8包饲料、6个鸡笼,助力他们通过养殖改善生活状况;面对洪灾损失,全力向后盾单位争取捐款、向上级争取补偿款,竭力减轻村民负担;丰收时节,我们主动帮村民收稻谷、收八角,在烈日下挥洒汗水;在村民需要时,冒雨为监测户送慰问金;联系爱心企业捐赠冬季衣物,让特困老人温暖过冬。
  在帮助村民的过程中,我收获了诸多感动与温暖。我以真心换真情,用行动践行信仰,还积极撰写咨政报告和理论宣传文章,用心记录这段难忘的驻村经历。这份经历无疑是我人生中宝贵的财富,也为我的教育生涯补了一堂生动的思政课。
  时光如白驹过隙,一年多的驻村生活让我不仅学会了一些当地的方言,还吃惯了壮乡食物,真正融入了当地的生活,像一颗种子,深深地扎根在这片土地,与村民的心紧紧相连,共同成长。作为驻村第一书记,我这一年多的工作仅是太平村发展浪潮中的微小浪花,真正的成绩属于每一位党员、村干部和村民。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时代呼唤着我们,人民期待着我们,唯有矢志不渝、笃行不怠,方能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用心坚守岗位,继续为太平村的美好明天奋斗,让这片土地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作者系广西职业技术学院驻梧州市苍梧县京南镇太平村第一书记)
  [责任编辑:王丽]

联合梧州星徽天使爱心团队为太平村小学孩子们送冬季温暖包
驻村工作队帮助太平村村民搬运复合肥料